• 7 二苯醚类
• 通性(1)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2)邻位置换二苯醚作用机理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靶标为原卟啉原Ⅸ氧化酶;(3)可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主要防治阔叶杂草;(4)光照可提高除草活性。
• 代表品种:三氟羧草醚
• 化学名称:5-(2-氯-α, α, α-三氟-对甲苯氧基苯甲酸
• 使用技术:主要用于花生、大豆田防阔叶杂草如马齿苋、铁苋菜、苋、苍耳、龙葵、藜、蓼等,对狗尾草也有效。每公顷0.2-0.5Kg。
• 8磺酰脲类
• 基本结构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模式结构包括三部分:芳环、脲桥与杂环,每一部分的分子结构与除草活性都有关;芳环邻位含取代基时,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高;将苯环改为**、呋喃、噻吩、萘及其它五元或六元芳环时,化合物也有较高活性;当杂环为嘧啶或三氮苯环时,第4、6位含有甲基或甲氧基的化合物活性**高。试验证明,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必备条件是:芳环-脲桥-杂环。
• 代表品种
• 氯磺隆
结构
• 化学名称 1-(2-氯苯基磺酰)-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甲基)脲
• 应用
• 氯磺隆可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燕麦、亚麻等作物田中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小麦于苗前或苗后每公顷应用15~30g(有效成分)。苗后应尽量早期用药,草龄大效果差,尤其是对禾草类。氯磺隆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如氯麦隆、异丙隆、禾草灵等。田间施用氯磺隆后,要避免下茬栽种玉米、花生、大豆、棉花,尤其是不能栽种甜菜、油菜等。在我国用于小麦与水稻轮作区,但应注意监测累积残留。目前,既是在稻麦轮作区部分省市也已限制应用。
• 9 氨基甲酸酯类
•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可能与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有关。杂草和作物间对此类除草剂的降解代谢或轭合作用的差异是其选择性的主要原因。位差、吸收与传导的差异也是此类除草剂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 此类除草剂主要用作土壤处理剂,在播前或播后苗前施用。但禾草敌在稗草3叶期前均可施用。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挥发性强,为了保证**,旱地施用的除草剂需混土。
• 代表品种
• 杀草丹(禾草丹)
• 化学名称: N,N-二**硫赶氨基甲酸对氯苄酯。
• 使用方法 : 主要用于直播稻、水稻秧田及移栽稻田,防除稗草、三棱草、鸭舌草、萤蔺、牛毛毡等。用于旱地作物,防除马唐、蓼、苋、藜、繁缕等。水稻育秧田可在播前或水稻立针期后施用,每公顷用药量1.13-1.88kg,一般采用药土法撒施。施药时水层深度2-3cm,施药后保水5-7天。水稻直播田在播前或播后(2-3叶期)施药。每公顷用药量1.5-2.25kg。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天。
以上摘自华南农大
以上文件仅作交流学习使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致电常州长青草坪15995722963删除